据“国际珊瑚礁倡议”组织于4月2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,全球超过84%的珊瑚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化。这是有观测以来第四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,也是目前为止最为严重的一次。
珊瑚白化现象的影响范围横跨太平洋、印度洋和大西洋,始于2023年初,至今仍未出现减缓迹象。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(NOAA)监测数据显示,自2023年1月至2025年4月20日,全球珊瑚生长区中高达83.7%的区域遭受异常高温影响,珊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。

“我们正在见证海洋生态系统面貌的根本转变,”国际珊瑚礁倡议的发言人马克·埃金指出,“这一变化不仅影响海洋生命的延续,也威胁到数十亿人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。”
气候变暖推高海温,珊瑚濒临生死线
珊瑚礁被誉为“海洋的热带雨林”,在全球海洋生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种直接或间接依赖珊瑚生存,它们还对海岸防护、渔业资源以及生态旅游具有重要价值。
然而,海水温度的持续升高正对珊瑚构成致命打击。当水温升高时,珊瑚会排出共生藻类,失去主要能量来源和色素,导致白化。如果海温不能迅速恢复正常,珊瑚就无法恢复,最终死亡。
欧盟气候观测机构哥白尼数据显示,2024年可能成为自19世纪中叶以来最热的一年,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在非极地地区已达到20.87℃,比过去30年平均值高出0.51℃,这一数字对珊瑚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。
此次灾情的严重程度甚至迫使NOAA更新了其珊瑚白化风险预警系统,增设了更高级别的预警等级,以反映灾情持续恶化的趋势。
拯救珊瑚,从应对气候危机做起
在应对白化危机方面,各国科研团队正展开紧急干预:荷兰实验室尝试人工培育更具耐热性的珊瑚品种,准备将其重新引入自然海域;佛罗里达沿岸的研究人员则正设法为部分重度白化珊瑚提供“急救”,以延长其存活时间。
尽管局部干预措施发挥了一定作用,但科研界普遍认为,遏制气候变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。温室气体,尤其是二氧化碳与甲烷的持续排放,是引发海洋升温与珊瑚灾难的直接推手。
“唯有停止对化石燃料的依赖,减少全球碳排放,才能真正保护这些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。”埃金强调。
与此同时,部分国家仍在推动扩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。专家指出,若这种趋势继续下去,全球珊瑚生态系统将面临彻底崩溃的风险,人类所依赖的海洋生物资源也将大幅下降。
文章编辑:227news